-
Jun 04
-
从今天开始,秦刚访谈工作室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有意思的,做得特别好的微信公众号大牛。
今天给大家介绍这位是 70 后:黄永轩 (美推网络科技 CEO ) , 1992 年开始涉足传统媒体领域,电台、电视台、报纸、杂志、 WAP 、 PC 、 APP ,全部玩了一遍,如今华丽转身,从运营传统媒体到运营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,是微信运营队伍中的一位大牛。
2014 年,他仅用 10 个月的时间就把一个微信公众号从 0 人增至 150 万人,跃然成为新媒体科技生活类第一大号。今天请他做客秦刚访谈,且看他在运营微信订阅号上的秘籍是什么?
秦刚:黄永轩你好,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及你所运营的订阅号。黄永轩:大家好,我叫黄永轩,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广州工商局做秘书,但是没两年,我就下海从事广告工作了。因为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了,以拍广告为主,当时拍的广告有万利啤酒、贵族饮料,我还记得拍贵族饮料请的明星是宁静,她那时候还在杭州读大学,出场费是200元,这个价在当时已经算蛮高的了,想想看,1991年的时候,工资水平大概是500元/月左右。
创业到现在,我基本上接触过所有媒体,如电台、电视、报纸、杂志、APP等,在媒体工作的时候,基本上以策划为主,那时候以内容制作为主,只要有创意,就有传播的力量。
我如今运营的微信订阅号是“App每日推送”,是一家科技生活媒体,从手机硬件、应用软件、智能设备三个点切入,表现科技与人的关系,坚持原创内容和功能开发,传达出科技生活时代的喜怒哀乐。
做这个公众号,我有非常多的心得体会,在下面会展开说,但是总体来说,我们对微信公众号的心得只有一个字:快!想做就去做,不要怕犯错。
微信公众号的创业成本、犯错成本,比起线下实体、PC端、客户端要低很多。在微信公众平台创业,最昂贵的是时间成本,错过了时间,即使你再努力,也没有大用处。秦刚: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?大概经历了怎么样一个过程?
黄永轩:2011年的时候,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,大家都在谈APP,也非常多各式各样的APP,我当时就做了个“APP每日推送”的APP,别人是赚用户的钱,我们是赚商家的钱。
移动端的投入成本很大,无论是前期开发还是后期维护。一个产品立项后,开发就要一个月以上,然后测试出一堆BUG,然后不断地改,然后你要面对的就是十分严格的苹果APP Store的审核,可能很快,也可能很慢,也可能直接把你枪毙了。等好不容易可以上线了,你才发现根本没人下载你的APP,然后你就得想着怎么推广,才发现一入“推”门深似海呀!你要是个小老板,也就认栽了;要是有大哥在后面盯着你的业绩,你往往就要往邪路上走了,什么刷榜、什么积分墙,管它真与假,先把排名弄上去再说,然后-----有多少个然后了?然后你发现时间如沙漏般流逝了,金钱、时间,当然最重要的是理想,就这么消磨了。
但总体来说2011年的时候效益还是挺好的,因为很多人找你投广告,能赚点小钱。
到了2012年末的时候做APP就很难了,这一年是泡沫繁荣,很多人投广告,但很快市面上的APP就没落了。
2013年的时候手游出来了,并且呈现暴发式增长,全世界的人都在谈手游,但现在基本已经死掉了,那一年是手游为王年,手游给App行业注入了强针剂,我们也靠广告收入赚钱,但这也是昙花一现。
直到2014年下半年,大家的目光都盯在微信上,微信已经成行业聚焦点,所以我们也必须跟着时势走,从App转移到微信上来。秦刚: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微信公众号的,怎样定位人群?有试错过程吗?
黄永轩:其实我们在2012年就注册了,但那时候没有把心思放在微信上,而且名字还沿袭“App每日推送”这个功能性很强的名字。
直到2014年7月我们痛下决心去做微信,这个时候也比较晚了,我们属于笨鸟后飞。可以说,我们一夜之间,就把公司业务、部门和人员结构做了彻底调整。每做一样事物,免不了走一些弯路,但所幸的是我们的试错成本很低,微信公众号等于是一个简易版的APP或者微网站,微信把底层都给你做好了,你可以直接用,对于一般的初创业者来说,完全能满足你的需求,倘若你把生意做得很大,那时候再去弄个微网站,或都做个很牛的APP也为时不晚。
在做微信平台的过程中,我们主要是内容的试错。APP每日推送,原本在PC端和客户端就积累了一批用户和大量的内容,所以起步的成本就更低了。
当然我们也会遇到瓶颈,一是用户不容易导过来;二是PC端、客户端的内容并不适合微信端。原来内容偏于功能性,比如技巧、限免应用、游戏测评等。但微信端的阅读,需要更加生活化,既要专业,又要有趣;既要有感情,又要有故事性。
比如《少年不可欺》,《1%的生活》这些故事性、煽情性的商业软文,就获得了惊人的传播效果。
一句话:你在微信端口的用户,比其他任何端口的用户都要更有感性、都要更亲近。微信的定位相对来说没那么复杂,我们迅速做好媒体定位,做科技生活媒体。
现在科技发展那么快,对科技感兴趣的科技控是一大把一大把的,这个群体大都是年轻人,喜欢尝鲜,能接受新鲜事物,而且大部分老百姓感觉科技的东西都是高大上的。
我们从手机硬件、应用软件和智能设备三点切入,表现科技与人的关系,在这个基础上,又突出了生活化。
我们花了一个月左右去测试内容,再花了一个季度去做内容的细化和提升,最后归结为一句话:专业、快乐的科技生活媒体,坚持原创,有温度,有故事。
结果发现我们的受众都乐意去接受和传播,因为我们传达出科技生活时代的喜怒哀乐。我们是做自媒体,所以选择做订阅号,这样能每天都在用户面前露一次脸,积攒人气。定位后,头号工作就是做内容,因为微信实在太适合做自媒体了,你不需要再为产品的形态发愁,分散精力。要知道,APP时代,产品的结构、设计和优化,实在浪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,做了太多的无用功,当然,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太笨了。
秦刚:你在设计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,尤其是新媒体平台时,有些什么思考?
黄永轩: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需要发多少条?单图文还是多图文?图文内容要做些什么?这些都是运营内容之前要先考虑的问题。单纯任性想发多少就发多少,想写什么就写什么,对于从业者来说是欠妥的,对订阅者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。
一,1+7模式的确定
移动互联网的特点,是去中心化,微信整个产品理念,也是去中心化。
做一个公众号,你首先要定义自己的方向和核心价值,这决定了你最终的模式。
“App每日推送”的方向是科技生活媒体,核心价值是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手机设备、App应用和智能产品的最新资讯、使用技巧、应用故事等输出给用户,牵涉的内容比较多。
所以我们选择1+7的多图文模式。1指头条,7指其他7项不同内容。但是周末,我们采取1+6的模式,除了减轻编辑的工作量外,另外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空出一个位置,方便做内容题材测试。毕竟有的内容,并不是所有粉丝都喜欢看,假如平时不确定性的内容,可以放在周末空档试试效果。事实证明,我们这个模式取得的效果还不错,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。二,3*5菜单做什么?
在我的理解里,微信可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。在这个原则下,来看我们对菜单的设置,就能启发读者如何去设计菜单功能?
第一列,是“查”的功能菜单:
新媒体的特性是“内容+形式+社区+场景”,我们的理解是“阅读即使用,使用即阅读”。
用户通过阅读文章感兴趣后,不用做场景切换,不用做设备切换,只需要进入一些功能性菜单,就可以完成阅读到使用的过程。
“查”菜单功能栏目里,点击数最大的是查苹果维修序列号,很多用户阅读了关于苹果手机的真假辨别文章后,马上点击进入这个栏目进行序列号查询。“查”菜单提供的,都是与内容息息相关的功能性栏目。平常,我们只做四个子功能,留下一个位置灵活应用。第二列“找”菜单:
主要是用于内容下沉和用户互动,形象的说,它像是公众号内容和用户的落脚点。
很多公众号创业这都有这样的感觉,图文推送有非常不错的阅读效果,但进入菜单点击数很少。
这就像传统平面媒体一样,看过的报纸和杂志,基本上随手就扔了,或收集起来卖废品了。“找”的设置,目的就是把内容沉淀下去,通过用户互动重新利用起来。“联系我们”的子菜单是必须的,是我们商务合作联系入口。
其实自定义菜单,就是深挖用户需求,想办法整理数据,搞掂开发设计,再到测试上线。它是一个鲜活的、不断优化、不断改进的产品。当你灵感以来,找到用户的需求所在,上线自定义菜单测试一段时间,效果好坏就能证明你的想法的正确与否了。
秦刚:做公众号的过程中,你说自己一直坚持原创,能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吗?
黄永轩:内容来自哪里?无论传统媒体,互联网媒体还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,其做法都是大同小异的。我们做的好的一个秘诀就是坚持原创,但是如何长时间高质量坚持原创呢,有方法的。
一、PGC内容编辑团队。
这个团队主要是负责头条,功能性内容和一些自办栏目,约占总内容30%的比例。
这里又分两步。
1)广撒网:每天关于科技的内容很多,我们会从国内外各大资讯网站上挖掘出适合自己公众号的内容,最直接快速的是看国外的媒体报道,毕竟国内多数网站和门户网站都是这么搞的。其次则是从RSS阅读器、微博、知乎、豆瓣等各类网站寻找我们的目标内容。
2)深挖掘:最重要的是深挖掘,积累并整理出对你有价值的站点,当你积累足够多的来源,形成一套固定思路并能够执行下去时,找内容对你来说就不难了。难点在于你必须预判内容对微信受众的接受程度。我们的办法是:把专业性的东西写得趣味化,把生活类的题材故事化,同时结合时事、民生热点去表现。
二、发掘用户,培养写手。
我们的写手各有风格,有的搞笑,是轻内容,高质感的,有的是观察力与敏锐力很强的互联网嗅觉,不少用户看了写手的文章后,还会对作者进行一个挑战,这也是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互动,这是一个好机制,作者可以充满激情再出发,用户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。
三、专业写手。
这类写手的特色是文章贴近民生,适合大众用户。
四、UGC/社区的贡献, 很多论坛用户也会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贡献给我们。
五、内容、资源整合。
秦刚:在短期内达到这么好的效果,你们做过那些推广?
黄永轩:在前期我们一直有做推广,跟别人的推广方式是一样的,2014年的上半年,微信广点通还没推出来,公众号只要内容足够好,就能获取用户。
到7月份,广点通推出来后,成了我们的主要推广方式,因为那时候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也就1元以下。现在过了差不多一年时间,推广的成本也高了很多,但比起App的推广成本,还是小巫见大巫。其实,我觉得推广成本的高低,不在于平台,而在于市场。微信囤积的几亿用户,理论上你都可以获取过来。不过随着微信公众平台越来越火热,用户的使用习惯越来越熟悉,微信官方对推广的管理越来越严,推广成本也在不断拔高。
秦刚:目前你们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?
黄永轩:微信的收入来源于三个方面,广告收入、电商、O2O。而我们的收入以广告收入为主;也会做一些周边产品,如手机壳、手机保护膜、数据线之类的,但利润不高,目前做电商是在摸索过程中;而O2O就是上门服务,我们做手机的,自然是上门维修,但这个不是现在做的事,目前也在探索中。
秦刚:下一步有什么发展计划吗?
黄永轩:1、在微信上,我们还没做得最好,自己打分也60~70分左右,我迫切需要把内容做得更好,起码达到80分,这是需要努力的,要加大力度在原创上。
2、用户分析。我们的粉丝70%都是男性,都是手机智能设备、App的爱好者和使用者,我们必须要知道他们都分布在哪里,这个必须得好好研究,挖掘现有用户的价值。
3、商业化。继续探索电商、6月份开始尝试做O2O。
秦刚:非常感谢你的分享,这些内容应该对很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都非常有帮助。也祝App每日推送越做越好。后记:其实我一直的观点,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就是微信,微信等于再造了一个互联网生态圈。而微信公众号就是原来互联网上的网站,现在不做,到时候你想买后悔药都不知道哪里买去。
而微信公众号每个人都可以做,因为微信已经将所有运营成本降到最低。你只要能写文章就可以开始运营。
但是当你运营到一定阶段,已经收获了大量的用户关注和撰写了大量的内容后,该怎么管理这些用户和内容呢?我与黄永轩还聊到如何通过技术去深化微信公众号的运营,这些因为涉及到比较核心的机密,就不在这里详细展开说了。
我是秦刚(QQ&个人微信号1111884 ,微信公众号 q1111884),每天给大家一篇创业文章,希望能够给大家有一些不同的思维。
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:秦刚(微信公众号: q1111884)
秦刚简介:垂直互联网实战教练,1999年从事垂直网站工作,历任太平洋电脑网总编,太平洋汽车网市场总监,IT世界网CEO,39健康网联席 总裁。QQ&个人微信号1111884 ,微信公众号 q1111884
特别感谢: 加入秦王会: 秦王会是秦刚和王通联合创办的一个社群,这是一个创业领袖组成的高端网络社群,这里有140位创业者与你一起交流,一起成长。 如果你想在创业路上不孤独,欢迎一起加入秦王会,年费2万2每年,入会请联系秦王会COO 木木:QQ/微信号 480081359
----------------